一、 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于1998年,于201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评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8年获得“土木功能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材料学科成为深大第3个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短短5年之后(2021年)就飞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 0.138%,全球排第149位,广东省排第3位。2021年,深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第51-75名,同时获得“泰晤士”中国学科评级A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软科”中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第37名。
本专业依托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以培养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特色,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办学理念,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培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先进金属材料与增材制造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专业具有以下特色:
(1) 区别于传统的水泥、玻璃、陶瓷及金属材料,本专业聚焦特种功能材料国际前沿,培养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特色;实行导师制:大二开始为每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联合育人
(2) 本专业设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班,采用小班教学+学术导师个性化培养,重点培养光电材料、先进电池材料及燃料电池材料、热电材料、太阳能材料等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3) 本专业设有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专业,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育人,培养适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及相关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国际,聚焦先进功能材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着力培养人文社科素养高、工程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创业意识强、兼具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引领产业进步与发展,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器件等方向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设备、工艺与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3.培养规格
3.1 学制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进一步深造,学生完成培养方案中学分要求,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3.2 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要求16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为35学分,专业课程学分为102学分,实践课程(学生满足各类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之外自主选修的其他课程)为20学分,创新创业模块为3学分。
3.3 知识及能力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研究方法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践环节获得材料工程问题的分析怎么解决的基本能力。通过全过程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应获得以下的毕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门知识,识别、表达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调研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器件、功能部件或材料制备与加工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开发设计、制备及加工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专业基础理论及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熟悉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需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规范、政策、法津和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健康体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0)沟通:能够就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设计、开发及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材料设计及生产工艺中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课程体系
4.1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
4.2 课程设置
通识课程是学校统一开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基本通识课和扩展通识课,主要有人文素质、体能素质、英语、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共计35学分,其中扩展通识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共计102学分。课程设计体系中既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数理基础课程,也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基础》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平台课程。此外,专业核心课还包含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材料专业综合设计实验》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28学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材料科学、材料技术和先进材料三个基本模块。材料科学模块主要培养对材料科学前沿与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材料力学》、《新材料前沿与应用》、《材料工程管理》等课程。材料技术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研究种各种技术方法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包括《X射线衍射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课程。先进材料模块则主要培养学生对各种先进材料的基础与应用,包括《半导体材料》、《能源材料》等课程。
实践课程不少于20学分,包括军事技能、思政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综合训练、新材料创新发展专家讲座、国际视野拓展等。与大湾区 10 余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
创新创业课程不少于3学分,主要包括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科研训练为导向的创新研究短课、创业指导课。
学生在必修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地修读各模块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也鼓励学生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再修读个性课程。
5.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专职教师36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97%具有博士学位,70%具有海外经历,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青2人,广东省杰青1人。近五年,发表SCI学术论文800余篇,包括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论文3篇。
6.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广东省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中心”、 “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及“深圳市陶瓷先进技术实验”。实验设备总资产超过 1 亿元;10 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超过 100 台。所有设备经过培训后本科生均可上机操作。
二、 专业其它特点
1.具有3+1+1国际名校联合培养项目
2.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和事业单位;2020届毕业生中升学/留学比例达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