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临床医学属于医学一级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致力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促进人体健康。深圳大学于200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是深圳市第一家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2009年招生首届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生,2014年获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授权点。2017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并收录入世界医学院校名录(WFME AND FAIMER)。2018年进入ECFMG院校名册。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5‰。
本专业采用适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横向器官-系统整合为基础的主干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结合PBL、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团队合作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注重医学人文与职业素养、临床技能培训、沟通及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采用终结考试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考核方式,引入导师制、大健康理念和智慧医疗课程,旨在培养满足现代社会需求、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临床专科主委、副主委、国家杰青、优青等国内外一流的学者教授和教学梯队,承担临床教学的深圳大学附属/教学医院10家,还与多家深圳市社康基地合作,签约10家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等,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临床医学专业新生授袍及宣誓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较熟练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常规疾病诊疗方法和预防,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拥有国际化视野,具有较强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富有发展潜能,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和卫生服务工作的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
三、培养规格
1.专业学制:五年
2.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3.培养特色
本专业采用适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胜任力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素质教育内涵,注重知识传授、技能培训、态度养成教育的统一。
(1)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实施“器官-系统”模块式教学,加强学生融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临床思维培养;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精简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时间,通过PBL、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床旁和案例教学、临床技能训练等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动手操作、沟通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3)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成立医学人文中心,开展理论研究、人文活动和环境建设,构建融入医学教育全程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科学教育人文化与文教教育科学化的有机统一;
(4)推行“三早”:即早临床、早科研和早实践,通过基础医学创新实验、一对一本科生导师、临床和社区走访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群体健康意识;
(5)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设置荣誉课程、外教口语课程、高级选修以及推荐参加基础与临床等全国大赛;
(6)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申请获得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卓越班)、恒生医路之星奖学金等。
(7)本专业设“卓越班”,逐步推进5+3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
临床学生在医院和企业参观学习
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获奖
2021年“医学人文周”活动
四、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符合中国医学教育标准及培养学生通过国家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为基本标准,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国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整体课程体系由主干课程及综合课程组成,主干课程包括:通识基础课程模块、生命科学与医学基础模块、器官-系统基础模块、临床诊断与基本技能模块以及疾病理论与见习模块组成。综合课程则由人文素养与沟通模块、疾病预防与群体健康模块、创新科研训练模块及智能医学拓展模块组成。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总论、运动和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十大系统基础及疾病课程,临床诊断与基本技能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全科医学概论、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人际沟通技巧等50门课程。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教学。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事实践、医学人文课程实践、假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临床实习等。临床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在附属/教学医院各科室。
特色课程:器官-系统模块课程;生命与健康PBL;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温暖的医学;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进行轮转以及社区医院实习。
临床医学主干和综合课程的总体计划
五、师资队伍
医学部现有教职工620人,其中全职教研人员279人(特聘教授27人、教授35人、副教授46人、高级讲师1人、助理教授/讲师103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4人),有在站博士后180人。教研人员中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博士学历者占95%。作为主要教学部门的基础医学院拥有9个学系、5大教学平台及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等主要教学机构,现有教职工中专任教师92人、专职研究人员23人、技术系列人员19人,专任教师中特聘教教12人,教授29人、副教授22人、讲师/助理教授41人,75%具有海外经历,并拥有杰青、优青等特殊人才。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参与临床教学与实践带教等工作年涉及师资千余人。
六、教学条件
医学部位于深圳大学丽湖校区,教学科研建设面积7.7万平方米,教学资源除共享校区资源外,还包括专用医学PBL教室12间、远程多功能教室1间,以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预防医学等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教学用房137909平方米(不含图书馆),其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约3600平方米,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约5000平米。拥有省级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承担深大医学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临床阶段课程和/或见实习的临床教学基地已增加至10家。对照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各附属/教学医院的教学条件较为完善,配备了多功能教室、学术报告厅、自习室、图书馆(室)、学生宿舍等,教学科室配备有独立、专用的教学病床,硬软件设施较为齐全,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要。满足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阶段需要,现有已参与本科教学临床技能中心5个,包括:学校整合资源建设完成医学模拟教学技能中心1个以及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技能中心4个。
七、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1.专业毕业生情况
截至2022年7月,该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477名、硕士毕业生199人,为深圳市医疗卫生人才储备提供保障和支持。历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升学率65%,学生选择赴国外(大阪大学、昆士兰大学)及国内医学院校(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深造读硕/博,已毕业者超过半数选择留深圳工作/学习。七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通过率近90%,位居全国各医学院校前列。
2.深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建设提速
2008年为支持深圳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由深圳市政府明确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成立深圳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多年来,一附院始终坚持“医教研协同”的发展理念,承担深圳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任务,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进一步通过整合院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医院依托深大紧密合作科研,2019年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名单,标志着医院在临床医学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等方面进入了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4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9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一附院全国排名52名,连续两年为深圳市第一名。2021年5月,一附院参加广东省年度附属医院资格认定复评。
深圳大学总医院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额投资兴建,定位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是深圳大学行政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竣工于2017年9月,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床位数800张。 2018年6月深大总医院正式开业,截至2021年3月,已到岗员工1354人,全院共引进44名学科带头人,引进国家级(全军)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副主任10人,省级重点学科主任/副主任8人,全国专科排名前十的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副主任9人。引进的医生大多数来自国内知名医学院校附属/教学医院,教学科研能力强。总院已开设专科门诊36个、专病门诊139个、医技科室42个,病区23个。2019-2020年门急诊量超80万人次,住院量3万余人次(受疫情影响)。2021年12月完成广东省临床教学基地评审。
深圳大学第二所行政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作为深圳市政府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规模打造的市属公立医院,建筑面积约32.77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完成床位数1500张,科研教学大楼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深圳当前最大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单体医院建筑。医院已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开业,住院部预计于9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将组建1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3个辅助医学中心,逐步形成自身的学科优势。
深圳大学行政直属口腔医院(筹),2021年4月“市政府六届二百五十八次常务会议纪要”,明确直属口腔医院正式立项,拟总建筑面积约9.9万平方米,有效填补深圳中、西部口腔专科医院的空白,并在医院设计中融入健康、前沿、为民服务的理念,提供与“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口腔医疗水平。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