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交通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04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连续两年处于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列,2021年世界排名第40,2021年世界排名第36。2021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面向“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复合型交通高层次人才为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需求,响应国家建设“新工科”号召,加强多学科交叉,组建高层次教师队伍,参与大湾区重大交通工程,促进教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一流交通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根据学科教学发展特点,本专业加强智能交通、交通规划、交通物流等课程组建设,开设创新创业类短课,组建培养学生科研潜质;依托城市智慧交通与安全运维研究院和土木工程仿真实验室等核心科学研究及实验教学平台,积极吸收本科生参与科研,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多项交通运输类学科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多年来,本专业培养的校友为深圳和珠三角地区交通行业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培养目标
专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立足深圳,面向国际,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面向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行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交通专业人才。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掌握交通运输学科坚实理论基础,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和解决工程问题及创新学习能力,能胜任城市智慧交通与运输领域工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专业工作锻炼,能成长为交通领域的管理者、技术专家、研发骨干。
上述培养目标具体包括:
(1)深入掌握数学、力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具备良好理工学科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智能交通、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交通仿真、轨道交通、物流管理等领域知识,具备进行智慧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客运交通运营组织、物流网络优化调度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具备熟练应用专业软件进行交通规划、设计、组织、计算、分析和撰写报告的能力;
(3)具有跟踪交通学科、特别是智慧交通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发展动态的持续学习能力,具备交通控制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在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智能交通、物流工程等领域具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至少要修满160学分。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掌握交通工程专业系统知识体系,在所选交通方向上具备较强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体毕业要求如下:
(1)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熟练掌握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工科知识,深入认识交通多学科交叉特点,按所选方向完成相关课程群的系统学习,深入理解相关交通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技术,具备解决交通工程专业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
具备综合应用运筹学、数学、建模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能力,能针对具体工程问题快速获取相关技术知识背景和研究现状,开展总结分析,提出有效可行的问题分析途径和解决方案。
(3)设计开发
通过多门交通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具备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智能交通专业方向学生,应具备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熟练进行专业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底层开发能力。
(4)自主研究
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具有积极拓展、自主研究意识,能针对具体工程研发和技术应用问题,具备自主调研和自主研发的能力。
(5)运用工具
熟练掌握AutoCAD、Trans CAD等常用交通专业软件,具备使用专业软件进行交通规划设计、交通建模分析、交通仿真分析、交通影响评价等工作的能力。
(6)团队协作
面向大型交通工程的多学科交叉、需多知识背景人员协同工作的特点,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将任务合理分解并协同工作,有效组织人员和进度计划,完成团队协作。
(7)项目管理
具备一定项目管理能力,包括良好的对内对外人际沟通能力,和项目从申报、组织、到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能力。
(8)社会责任感
具有强烈的交通从业者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国家交通行业建设,愿意为保障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9)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充分认识交通系统对环境产生的噪音、污染等负面影响,掌握消减与控制交通环境影响的关键技术及方法,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0)职业规范
严格恪守交通行业的法律法规,并树立严谨的工程职业道德。
(11)沟通交流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政府、公众及同业者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12)终身学习
结合行业的不断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动力的意识,不断更新个人知识体系,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工作中。
(13)国际视野
具备较好外语沟通学习能力,能持续关注跟踪国际交通专业的最新发展,不断学习先进理论和技术。
(14)创新创业
具备创新意识,结合行业发展契机,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4.课程体系
交通工程专业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基于“项目制”和“导师制”:
(1)项目制、导师制双轨全过程培养体系,实现教学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出口的无缝对接;低年级(1-2 年级)接受交通工程的通识专业基础教育;高年级(3-4年级)教学以导师组方式组织,构建具有不同专业教学理念和风格的两年贯通培养。
(2)基于“多元化”理念的特色培养平台
城市智慧交通校企协同实验班面向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及技术需求,以产学研协同和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掌握交通学科坚实理论基础,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及创新学习能力,能胜任智慧交通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端复合型创新人才。
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包括通识模块35学分,专业模块101学分,实践模块21学分,创新创业模块3学分,总计160学分。
课程类别 |
最低学分要求 |
比例 |
课程子类别 |
最低学分要求 |
备注 |
通识模块 |
35 |
21.9% |
基本通识课(必修) |
25 |
|
基本通识课(英语选修) |
4 |
|
扩展通识选修课 |
6 |
扩展通识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及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涵盖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和中华文化等领域。学生须自主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拓展通识课,其中至少选修1学分的心理健康系列课程。 |
专业模块 |
101 |
63.1% |
大类平台课 |
31 |
|
专业核心课 |
31.5 |
|
专业选修课 |
38.5 |
|
实践模块 |
21 |
13.1% |
实践类课程 |
21 |
|
创新创业模块 |
3 |
1.9% |
创新创业(必修) |
2 |
|
创新创业(选修) |
1 |
|
通识模块+专业模块 |
136 |
|
总学分要求 |
160 |
|
核心课程包括:交通工程系统分析、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交通CAD、交通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交通设计、交通规划建模仿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道路工程等。
实践教学模块共计21学分,具体如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认识实习 |
1 |
2 |
工程测量实习 |
1 |
3 |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
1 |
4 |
交通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
1 |
5 |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
1 |
6 |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
1 |
7 |
专业实习 |
3 |
8 |
毕业论文(设计) |
10 |
9 |
军事技能 |
1 |
10 |
思政与社会实践 |
1 |
5.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学者1人,国家级专家1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70%以上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人才年龄梯队合理。专业教师学科背景丰富,涵盖智能交通、桥梁工程、交通规划、地理信息、材料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近三年,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协同创新与平台项目等。近年来专业教师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6.教学条件
专业积极引入前沿的交通理念、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着力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思路,重点建设了一批高端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助力交通专业学科升级转型,为学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主要包括:数字孪生交通仿真平台、微缩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平台、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检监测及分析实验平台、交通大数据分析教学实验平台。拥有微缩智能小车、高性能计算机、无人驾驶车辆仿真开发工具、交通仿真软件、测量机器人等实验设备百余套。可为智能交通专业的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距离监测及防撞虚拟仿真实验、基于GIS的车辆路径规划实验、自动驾驶车辆车道偏移检测实验和交通大数据建模仿真等实践性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专业签约有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智慧交通运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0余家实习基地。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开设“城市智慧交通校企协同实验班”,依托学校一流教学实验条件和研究平台,与智慧交通行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深度合作联合办学,前沿性与实用性并重,培养的学生将既掌握交通专业技能,又具备拓展行业前沿的持续学习能力,在我国蓬勃发展的智慧交通行业中国有很好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