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深圳大学运动训练系2009年获批创办,现归属于深圳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运动训练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发展特区,以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以“体育强国”、“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项运动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为核心,培养专项理论知识与技能突出,适用运动训练多方面工作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十多年来在乒乓球、高尔夫球、围棋、帆板、游泳等项目上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共49人次获世界冠军,也涌现出一批活跃在竞技体育和教育领域的教练员以及从事体育教学、体育管理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深圳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办学定位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在训练方面,打造高水平高校运动训练体系。在过去的十多年,不断探索体教两个体系深度合作的模式,结合深圳大学的优势与特色,逐步形成四大重点与特色运动项目布局,在国际与国内的赛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专业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结合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探索与饯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习、训练、 竞赛一体化科学发展模式。
2、在知识与能力层面,围绕专业主线,促进全面发展
依据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需求,建立“学生运动员” 和“运动员学生”双重培养发展知识、素质与能力目标,以运动训练专业核心素质与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加强应用学科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建立社会和体育发展需要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机制,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有效性的促进学生一专多能。
3、在社会实践层面,多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建立教学训练、观摩、见习、实习、研习等多个实践环节课程,建立多种类教学、训练实践基地,依据职业发展特征与趋势,校内外协同、与时俱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系统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一种以上专项运动技能,同时具备训练指导及竞赛管理组织能力,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素养类知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创新创业知识,熟悉1门外语,能基本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2)专业类知识
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专项运动的理论及相关知识;理解运动技能与战术训练有关原理;了解运动训练发展动态以及运动训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2、能力要求
(1)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能力
具有科学制定出训练计划、组织实施和合理安排比赛的能力;具有训练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准确分析训练效果,了解对手技术特点,有针对性调整训练及比赛策略。具有较高的运动队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励队员训练积极性;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控制力。
(2)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研究和解决运动训练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训练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3)创新创业能力
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创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从事运动训练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具备创业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联系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4)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和公益精神,具备社会服务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能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3、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有强健的体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素质
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体育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相关领域工作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创新能力和从业策略。
四、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
2、课程设置
(1)普通在校学生课程设置
通识课程是学校统一开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基本通识课和扩展通识课,主要有人文素质、英语、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共计31学分,其中扩展通识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共计100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少于50学分,课程设计体系中既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等体育专业基础的课程,也包括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专业训练理论与实践、专项训练课、基本体操、田径普修、体能训练、运动损伤与恢复、运动营养学、运动表现分析与评价、运动选材学等运动训练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33学分,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了专项技术、专项理论、体育教师职业和体育管理职业等四个基本模块。专项技术模块主要扩展学生专项外的体育技术技能,包括篮球普修、乒乓球普修、羽毛球普修、足球普修、网球普修、游泳普修、排球普修、武术普修、健美操等课程;专项理论模块是培养从事运动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统计学、体育专业英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体育教师职业模块是培养学生在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等相关领域的能力,包括教育学(体育类)、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信息化教学、中小学特色体育项目等课程;体育管理职业模块则主要培养学生在体育赛事,场地、体育产业等相关领域的管理能力,包括了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概论、体育市场与营销、体育俱乐部经营导与管理、体育赛事运作实务、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管理等课程。
实践课程不少于16学分,包括军事技能、思政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综合训练。
创新创业课程不少于3学分,主要包括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非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科研训练为导向的创新研究短课、创业指导课。
学生在必修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地修读各模块中的专业选修课程。
(2)A类专业学生(现役运动员)课程设置
A类学生按照学校规定开展基本通识课程31学分,其中拓展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程89学分,其中专业核心类课程不少于39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33学分;实践类课程不少于36学分;创新创业课程不少于3学分。
3、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推行“启发式、研讨式、体验式”等互动教学手段,训教结合,与深圳中小学及体育局合作建成近20家实践及实习基地。
五、师资队伍
深圳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大力引进高水平教练员与运动训练相关学科的教师,是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教练员与运动训练科学研究人才。本专业目前总共配备专任教师数量已达到了23人,教授比例达到8%,副教授达到30%,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项教练员都具有国家队或省队等高水平专项训练经历,规模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并存、优势互补,使本专业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后劲强劲。
六、教学条件
为了更好提升培养质量,体育学院重点打造了体质测试与评价实验室、体能训练实验室、能量代谢实验室、运动技术分析与评价实验室、智能运动健身指导实验室、运动疲劳恢复与康复实验室、训练监控与技术分析实验室等设施,建立了十多个专项训练实践基地,教学、训练和比赛经费等到充分保障,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计划内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需求。近年各个项目运动成绩大幅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高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