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白皮书 > 艺术学部 > 正文

130301表演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12-22 点击:

130301 表演(影视戏剧)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为戏剧与影视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专业,始建于1995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下简称“双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表演本科专业本专业经过16年的发展积淀,于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本专依托学校建设“双一流”高校契机,紧扣“双区”建设对跨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立足科学前沿,将戏剧影视表演与地方城市文化建设相贯通,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建设为“一体”,以实验戏剧、应用戏剧发展为“两翼”,将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联大湾区建设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区的艺术文化教育等行业输送人才。截至2020年,本专业共培养了20共535名本科毕业生,推出面向社会进行公演的教学实习目100余。这些剧目曾应邀参加“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上海国际艺术节” ACT上海国际当代戏剧季”、“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诸多重要艺术节庆展演,并荣获包括“中国曹禺戏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诸多奖项。

本专业从建立至今已有26年。截至今日,本专业已成为华南地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本地已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教师精心培养和指导下,本专业毕业生已成长为广州市话剧团、深圳广电集团等各级文艺院团和文化机构的骨干,为华南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的提供了有力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经济繁荣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校需要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管理人才。在此背景下,本专业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强化本专业的培养质量,力图为国家的大湾区文化建设和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和助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双区”建设,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城市戏剧影视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教育,使学生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素养,能够做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戏剧影视表演、编导及制作知识和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界思维,以服务区域文化事业建设。

本专业破除形式单一的学科形态,利用深圳大学艺术学科齐全的优势,开拓创新出多样化的“表演+”的专业形态,极大地拓展本专业内涵式发展。同时,注重创新型特色课程建设,侧重培养学生对应用戏剧的把控能力、前沿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创意舞台作品的编创能力、舞台技术的实操能力等,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拓宽就业口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胜任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企事业文化单位和中、小学校的戏剧影视表演、编导和教学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

3.1 学制要求

本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在教学上重视实践和理论结合,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学生必须达到培养方案中的学分要求,经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3.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知识:(1)掌握话剧、影视表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2)养成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养料的艺术创作习惯,掌握深入生活、观察社会的方法。(2)掌握戏剧、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具有很好地与他人合作的素质以及整体观和大局意识。(4)掌握国内外戏剧与影视表演艺术创作方面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5)掌握表演基础训练、表演片段训练、表演多幕剧训练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创作要领。(6)掌握一门外语,毕业前应通过国家规定的外语标准考试。

能力:(1)具备适应各类戏剧影视创演模式的能力。(2)具备编创小型剧目的能力,以及使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3)具有对戏剧影视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的艺术及逻辑思维能力。(4)具备表演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析理解剧本和角色创造的能力。(5)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开阔的艺术视野、较强的观察、理解、表现生活的能力。(6)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对戏剧、影视及文化艺术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尤其了解国家对于“双区”城市文化发展方针政策。(4)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程体系

4.1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四大模块,分别对应培养方案中对学生不同素质培养。

通识课程旨在打通专业界限,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文化历史、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更为完整和全面的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通过四年系统和深入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作为专业艺术人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艺术思维。

实践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能力。通过将专业所学与实践结合,学生能够在社会工作中验证所学,并且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

创新创业课程旨在使学生培养与地域特点结合。通过在大湾区环境下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令学生具有更成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培养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结合。

4.2  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要求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不少于33学分,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94学分,实践课程不少于20学分,创新创业模块不少于3学分。

4.3 课程设置

通识课程:此类课程为学校统一开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包括基本通识课和扩展通识课,主要有人文素质、体能素质、英语、计算机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共计33学分,其中扩展通识课不少于6学分,基本通识课不少于27学分。

专业课程:此类课程有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共计94学分:大类平台课不少于2学分;专业核心课不少于49.5学分,包括《舞台发声、《形体训练》、《表演基础训练》、《剧本片段》、《影视表演技巧》、《戏剧概论》、《表演概论》、《多幕剧》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42.5学分,其中设置有特色课程9门,包括《心理剧》、《动漫配音》、《多媒体戏剧工作坊》、《读剧—重新发现戏剧之美》、《都市戏剧表导演创作实践工作坊》、《中外经典音乐剧片段排演》、《微电影创作》、《教育戏剧教学方法与策略》等课程。

实践课程:此类课程不少于20学分,包括思政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综合训练。

创新创业课程:此类课程不少于3学分,主要包括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以科研训练为导向的创新研究短课、创业指导课。

学生在必修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地修读各模块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也鼓励学生进一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再修读个性课程。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形成了由16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组成的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实力较为雄厚的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博士学历专任教师7人,占比43.75%。本专业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为10:1。这支队伍聚焦戏剧影视创作实践与理论课题,不仅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累计72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委托科研项目累计45项,累计到帐经费689万元,而且获得国际、国家级实践、科研奖项累计32项。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实验室面积2270平方米,其中包括1个600平方米实验剧场、1间150平方米演播室、4间共450平方米舞蹈排练厅、1间150平方米黑匣子剧场3120平方米录音室、1间180座200平方米的音乐厅、5间共600平方米表演排练厅。此外,本专业除了实验戏剧工作坊、戏剧治疗工作坊等校内实践基地外,还有“宝安·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妇联‘家庭教育戏剧化’家长学校”、“福田‘生命故事剧场’”、“中粮集团‘素人剧场’”、“华润万象天地‘创意剧场’”、“深业上城‘读剧场’”等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并且根据教学需求,及时调整、更新实验室的设备,积极与市场对接与科研对接,实现产学互动的教学和创作模式,为学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


七、专业成果展示

图1. 表演系师生在黑匣子剧场

   

图2. 表演系师生参加乌镇戏剧节

                           


图3. 表演系教师主讲的特色课程

                           


图4. 表演系《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剧场演出

                           

图5. 表演系《暴风雨》剧场演出

                           


图6. 表演系《四川好人》剧场演出